萧煜出征后,镇国公府仿佛一下子空寂了许多。苏微雨的生活重心完全围绕着孩子萧宁。她每日亲自哺乳,照顾孩子的起居,看着孩子一天一个变化,咿呀学语、蹒跚学步,成了她最大的慰借和快乐。
或许是因为萧煜离家前罕见的叮嘱和维护,或许是因为萧宁这个长孙带来的血脉牵绊,国公夫人对苏微雨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。虽然依旧说不上多么亲热,但那份明显的敌意和挑剔减少了。
她时常会派人来听竹苑,让柳姨娘抱着萧宁去她院里坐坐。起初,苏微雨还有些忐忑,但见柳姨娘每次回来都说夫人只是抱着孩子逗弄、赏些小玩意儿,并无为难,便也稍稍放心。
国公夫人看着怀里玉雪可爱、眉眼越发像萧煜的孙子,那严肃的脸上也难得露出真切的笑容。她会拿着拨浪鼓逗他,会轻声哼些不成调的儿歌,甚至会下意识地纠正乳母抱孩子的姿势。这种隔代的亲情,不知不觉中软化了她坚硬的心肠。府里因这个孩子的存在,确实热闹了不少,添了许多生机。
二小姐萧玉婷和三小姐萧玉珍更是成了听竹苑的常客。她们对这个小小的侄子喜爱得紧,几乎每日都要跑来。萧玉珍活泼,喜欢拿着鲜艳的布偶或铃铛逗得萧宁咯咯笑;萧玉婷文静些,则喜欢抱着他,轻轻拍着,哼些温柔的曲调。她们甚至会为了谁先抱孩子而象小时候一样拌嘴争吵,让柳姨娘和苏微雨哭笑不得。
这种其乐融融的景象,在以往的镇国公府是难以想象的。
然而,府门之外,却是另一番光景。萧煜出征前,深知京城局势复杂,特意严令府中众人,在他离京期间需谨言慎行,非必要少出门,尤其要远离各派系纷争。老镇国公虽然平日不管事,但此次也罕见地发了话,要求阖府上下安分守己,莫要给远在边关的萧煜添乱。
加之此前三皇子一党对萧煜的疯狂针对,以及朝中不少官员见风使舵、对镇国公府明里暗里的疏远和排挤,都让府中众人对外界心生警剔和隔阂。
国公夫人如今除了必要的宫廷应酬(因着爵位和品级无法完全推脱),几乎不再出席任何京中贵妇的茶会花宴,对外一律称“要照顾孙儿,无暇分身”。有人递帖子来访,也多半被客气地回绝了。
萧玉婷和萧玉珍也被严格约束,往日里喜欢的诗会、游园等活动基本不再参加,最多只是偶尔到交好的一两家府邸做客,也是早早去,早早回,绝不多做停留,更不参与任何是非议论。
下人们更是被管家严厉告诫,不许在外惹是生非,不许与别府下人嚼舌根,采购办事都需结伴而行,尽快回府。
整个镇国公府,仿佛进入了一种半封闭的状态。外面的人觉得镇国公府经过之前打击,如今是门庭冷落,偃旗息鼓了。但府内,却因孩子的到来和共同维护萧煜的决心,反而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内部凝聚力和一种“关起门来过自己日子”的平静。
苏微雨对这种状态乐见其成。她本就不喜交际,如今能安心在府中抚养孩子,与姨娘、小姐们维持着表面和睦的关系,已是她曾经不敢奢望的安稳。她每日都会抱着孩子,望向北方,心中默默祈祷着那个男人的平安。
只是,偶尔从柳姨娘或下人口中听到零星关于前线战事吃紧、或朝中又有人非议萧煜的消息时,她心底那根紧绷的弦又会再次揪紧。她知道,这份府内的平静是如此脆弱,完全依赖于远方战场的胜负和那个男人的安危。